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金平县积极探索“五产联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全面提升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将粮食、经济作物与饲料等多个产业紧密结合,该县实现了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整合,充分体现了现代农业的源与流,正在成为全国范围内农村经济发展的缩影。
金平县采用了“冬季人参果+小花糯玉米+青贮饲料+肉牛养殖+生物菌肥”的组合,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各个产业之间的高效衔接,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同时也为农民的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截至目前,金平县已经实现了冬季人参果和小花糯玉米的产供销一体化。令人振奋的是,当地政府在企业的推动下,成功建设了青贮饲料加工厂,并正在规划肉牛的养殖及生物菌肥厂的建设。
为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金平县引入了云南拾景农业等龙头企业,投资达3200万元,用于打造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目前,已经建立了4条小花糯玉米生产线吨的青贮饲料加工厂也将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企业凭借成熟的种植技术、有效的经营模式和卓越的市场影响力,将整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不断细化,形成了“五产联动”的核心驱动力。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的经济效益,更推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
金平县在农业种植结构上坚持粮经饲结合的原则,既保障了粮食的安全,又兼顾了经济效益与饲料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冬季人参果的生长周期短,市场的采摘时间波动较少,从而实现了有效的市场填补。
通过统一苗源、示范种植和全链条服务的支持,冬季人参果已发展至5万余亩,亩产值可高达7000元。预计整个产业的产值将达3.5亿元,这在当地农业中已培养起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
而小花糯玉米作为人参果的轮作作物,种植周期同样短家居设计工作室,每亩产值在3000元左右,开发潜力显著,整个小花糯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1万亩,其中带来的经济效益达6550万元。高效的轮作模式,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也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社会资源。
在养殖环节,金平县探索出了一条高效的资源循环之路。公司以每吨220元的价格回收小花糯玉米的秸秆,进行青贮饲料的加工,不仅为农民解决了秸秆处理问题,还为肉牛养殖提供了优质的饲料。
同时,金平县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不同乡镇建立肉牛养殖示范村,农户可以通过最简单的牛棚建设模式参与养殖。初步计划在试点阶段内启动1000头肉牛的规模养殖,预计将带动200至300户农民增收,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解决了传统农业中的生存挑战。
通过有效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金平县不断增强农业附加值。公司利用“玉米秸秆+牛粪”创造生物菌肥,进而促进冬季人参果和小花糯玉米的高质量发展,确保各环节形成有效的闭环。此举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使得农民的收益大幅度提升。
“五产联动”的模式为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人参果与小花糯玉米的种植及秸秆的循环利用,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统计数据显示,金平县现已培育24家人参果的经营主体,带动2.6万户,11.7万人实现增收,其中脱贫户占比超过30%。
这一模式不仅增添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人参果亩产值达到7000元,小花糯玉米的收成则是3000元。而肉牛养殖的净收入,也为农民提供了又一经济支撑。预计年均劳务总收入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
为进一步扶持种植户,金平县在2024年为当地提供了138万余株人参果苗,成本也大幅度降低至0.3-0.6元/株,为全县节省开支超过1200万元。而肉牛养殖模式将采取“企业+银行+保险+养殖户”的风险共担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农户的养殖风险,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收益。
“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更多新的活力,利用合作社专门推广小花糯玉米种植,获取企业的收购提成,带动了多个村集体共同增收。此外,金平县的村集体租用资产作为肉牛良种繁育中心家居设计工作室,每年预计为村集体带来经济收益30至50万元。
最终,通过“五产联动”的循环农业模式,金平县不仅实现了经济收益,还创造出显著的生态效益。人参果与小花糯玉米的高效轮作提升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而环节中的农废物利用则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耕地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真正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金平县正在用不同的角度重新定义农业发展,推广的“五产联动”循环农业模式不仅为农民成就了更为丰富的收入源泉,更为推动乡村振兴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道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