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大世界”游乐场在上海的落户却异常顺利,开业当天便人山人海,成绩斐然。
其利用光学原理,当人站在镜子面前时总会呈现出上瘦下胖的扭曲模样,让照镜子的人忍不住哈哈大笑,因此得名哈哈镜。
在整个游乐场内,戏台、戏剧、歌舞杂技一应俱全,甚至就连当时时髦的电影院和商场都有,琳琅满目,宛如天上人间。
而创始人黄楚九也由此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娱乐业大亨,将自己的商业版图进一步扩张。
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家居设计工作室,如果要评选谁最具商业头脑,黄楚九绝对是首当其冲。
十几岁的时候,黄楚九便孤身一人,带着一本祖传的医书来到了上海,只身闯荡。
黄楚九最早的营生,是在城隍庙门前摆药摊,按照祖传的配方,卖各种各样的药丸。
黄楚九并非是什么医学大家,其医学水平也并不突出,在上海滩各大琳琅满目的药房之前,他的小药摊子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
再加上当时洋货盛行,黄楚九便推出了一款“艾罗补脑液”,其中艾罗取自英文单词yellow的直译,即黄楚九的姓氏。
“艾罗补脑汁”本质上只是一种加有磷质的甜味果汁,但黄楚九却请人在广告上用“西洋画”画上了一个犹太人,权当此药的发明人,冒充“洋货”。
除此之外,黄楚九还斥巨资在当时的报纸上打广告,声称此药可以长智慧、祛百病,而这也为黄楚九赚下了自己的一桶金。
除了擅长把握消费者心理以外,黄楚九还有一个习惯:喜欢借钱,这一点在上海滩可谓是人尽皆知。
黄楚九本人并不缺钱,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钱,他会在借来后都藏在自家保险柜里,还会按时还利息。
在之后的日子里,黄楚九又接连推出自制药100余种,药房也是开开了一间又一间,成为上海药业的翘楚。
黄楚九便再一次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款产品,那就是龙虎牌人丹,对标日本东亚公司的“仁丹”。
仁丹是一款常用药,其本身成分并不算复杂,主要起到清暑开窍,缓解晕车晕船的功效。
当时日本东亚公司的“仁丹”的商标是一个留着小胡子的东洋人,而黄楚九的龙虎牌人丹,便直接印上了中国传统的龙虎造型。
然而,黄楚九的举动引起了日本人的不满,随后东亚公司便发起了对于黄楚九的起诉,指责则其抄袭。
黄楚九生平尤其看不惯日本人,立马请出上海滩最为著名的律师,与日本人打起了官司。
当报纸将此事报道出来后,一时之间,举国为之振奋,黄楚九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
此时黄楚九恰逢有一位从海外归来的朋友,根据他的描述,黄楚九得知目前在世界各国都兴起了“屋顶花园”。
彼时的世界正处于财富极速扩张的时代,旧有城市空间狭小,居民们消费休闲欲望日益提高。
因此在国外边有人另辟蹊径,开设了“屋顶花园”,利用城市的楼顶,建设休闲区。
当听到这个想法之后,黄楚九连连称奇,并立马下定决心,要在上海搞起自己的“屋顶花园”。
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财富,再加上拉拢朋友入股投资,黄楚九的第一个上海的屋顶花园游乐场,开始施工了。
黄楚九的屋顶花园的布局玲珑精巧,配合奇花异草和山石盆景点缀,甚至还有池塘假山。
场内摊位众多,杂耍说书,饮食茶座一应俱全,甚至还安装了颇为罕见的电梯,在当时着实是一个奇迹工程家居设计工作室。
楼外楼于1912年11月24号开业,由于主打薄利多销,贴近一般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便引起了整个上海滩的追捧。
这个价钱不算低,但是在当时,仅电梯一天就能增加百余元收入,黄楚九也再一次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能够找到一片更好的地开设一家更大的游乐场,那么其所带来的财富难以斗量。
然而,此次成功,黄楚九并未骄傲,而是开始谋划一盘更大的棋,那就是修建一座更大的游乐场。
经润三对黄楚九十分看好,全力为其提供帮助,新世界项目就这样顺风顺水地开了张。
整个新世界场地是楼外楼的数倍,单单是各种剧场就有十多个,盈利能力十分恐怖。
然而,正当黄楚九热火朝天干着的时候,一个噩耗突然传来:经润三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
他不愿意与朋友的遗孀争权,因此索性退还自己的股份,拿着最初投资的十万元离去。
汪国贞的刁蛮对黄楚九造成了巨大的刺激,这次失败,让他头一次尝到了“被架空”的苦头。
黄楚九的眼光是十分刁钻的,从新世界退出没多久,很快他又在上海法租界相中了一块新地。
这一次,他没有像上次一样大规模融资,而是选择以一己之力,承担了绝大多数费用。
他先是斥资十万元,收购了这片土地。在后续的建设上,黄楚九又从他药厂的流动资金中挤出了80万元,日夜开工。
上海大世界意为“大兴世界包罗万象”,主体建筑呈现出L型,是一座有着四层楼房的大型商城。
眼见着大世界如此火爆,很多当红演员为了提高知名度,也纷纷展开与大世界的合作。
之后的日子里,黄楚九又接连进军房地产和金融业,他开了一家银行,买下无数土地。
其财富已经到达了一个无法估量的地步,再加上当初就当时巨大的人脉和声望,黄楚九绝对当得上是亿万富翁。
上个世纪20年代末,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袭来,作为东方明珠的上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在黄楚九生意受挫时,上海滩黑帮大亨黄金荣也对其进行暗算,接连对黄楚九名下的银行煽动了数次挤兑风波,制造紧张气氛。
一时间谣言四起,一辈子不愁借钱的黄楚九,居然一分钱也借不来,局面彻底不可收拾。
再接连数次打击下,黄楚九一病不起,最终于1931年1月19号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9岁。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曾经如此点评黄楚九的一生:“我对黄楚九的经营能力是很佩服的。我当然不会用‘奇才’这样的语言去形容他,但是一直承认他在商业上的确是一个很懂市场,很有本事的人。”